手机会议app,在线办公已成巨头的角力场

以高效便捷的线上协同系统替代线下繁复冗余的传统工作模式,疫情成为在线办公加速渗透至企业核心业务场景的催化剂。

如今,随着经济生活全面恢复正常,互联网巨头们渴望着在线办公的收获时刻,钉钉、腾讯会议、飞书等陆续推出或调整付费内容。

手机会议app,在线办公已成巨头的角力场

但在线办公是否会成为企业刚需?有多少用户愿意为之付出真金白银?依然成为困扰在线办公“钱景”的大难题。

供图/视觉中国在线办公深入企业业务“腹地”在线办公已成为巨头的角力场。

用户层面,先行一步的阿里和腾讯优势明显。

疫情之初,人们对在线办公的理解还停留在线上打卡、远程会议、人事管理等功能上,随着在线办公不断迭代,不少企业意识到数字化与企业核心业务息息相关,甚至成为降本增效的重要手段。

在海底捞,菜品的“黄卡标准”正从以前打印张贴在每个门店墙壁上的一张张白纸变成手机里的“门店品控系统”,系统不仅能让一线服务员学习出品标准,还会及时反馈原材料等问题,监督菜品质量和摆盘规范。

理想汽车的“生产缺料预警系统”,通过物料和物流系统的联通,便于业务部门提前做好物流计划和生产预案。

“汽车采购零部件有几千个,而且每一个都非常大,所以它们的到厂时间必须要精确到分钟,到早了没地方放,到晚了就得停工,而产线停一分钟,损失就能达到3000元。

”理想汽车相关负责人表示。

近期,飞书首次披露其商业化核心数据,去年年度经常性收入(即订阅收入)突破1亿美元。

在在线办公领域,收入达到1亿美元通常被认为是一个重要节点。

用户付费意愿依然偏低进入后疫情时代,线下场景的便捷毫无疑问将使得在线办公的需求明显回落。

美国视频会议软件开发商Zoom透支红利后,业绩“爆雷”就是最好的证明。

受此影响,Zoom上月宣布将裁减约1300人,约占员工总人数的15%,Zoom首席执行官袁征承诺自己将减薪98%,并放弃年度奖金。

对国内的钉钉、腾讯会议、飞书、金山办公等企业而言,获取用户规模增长和留存、提升盈利空间同样成为重大考验,市场角逐的重心正转向以产品升级和迭代激发用户付费意愿。

面对持续“烧钱”的高昂投入,巨头们纷纷开始推出或调整付费项目。

如钉钉2022年起对企业客户收取年费,每年9800元起;腾讯会议对字幕、1080p高清画质、实时转写等附加会议功能收费,个人用户会员收费标准为30元/月,12个月售价为288元,企业版则另行收费;飞书改版后,部分功能也需要升级为1440元/人/年的企业版或2400元/人/年的旗舰版才能够使用。

尽管如此,各在线办公平台仍保留了免费的基础版,主要功能基本上可以满足中小企业和个人用户的需求,这主要考虑到市场拓展期间用户所形成的免费使用习惯。

根据《2021中国SaaS调查报告》结果,2021年我国办公软件付费率不足15%,相比之下,欧美市场办公软件付费率已经超过70%。

随着远程交流、线上办公不再成为刚需,用户为在线办公服务买单的意愿预计还会降低。

巨头为盈利拼抢大中型客户最近,带领一个直播团队的创业者王先生得知了免费版飞书即将转换新版本的消息,而转换新版本后,此前的部分免费核心功能将受到影响,例如云文档和邮箱存储调整至50G,妙记存储调整为10G,多维表格行数免费版最多支持2000行,聊天记录从永久免费变成存储保留180天等。

“对于我们不到10个人的小团队来说,目前可能还是只用些免费的功能,如果飞书付费就试试别的软件。

”王先生坦言,暂时还不考虑为在线办公服务付费。

小微企业难以扛起在线办公盈利的大旗,大中型企业和超大客户才是更好的盈利目标。

去年12月底,钉钉发布7.0版本,推出打通产业上下游,实现无缝运作等多种新功能,其针对大客户掘金的目的也相当明确。

据悉,钉钉专属版收费为每年10万元起,专有版费用为每年100万元起。

不过,对于这些大客户而言,是否愿意为在线办公掏钱的理由也很现实,这取决于这套系统能够为公司省下多少钱,或者多赚多少钱。

对于近几年在线办公行业的火热以及疫情过去后可能出现的冷却,天使投资人、知名互联网专家郭涛认为,尽管疫情已经让一些企业开始认同数字化的优势,但当前在线办公行业仍普遍存在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成熟的落地场景还较少等问题。

您可能还喜欢这些内容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